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7的文章

當我們擁有「使命必達」的勇氣

圖片
使命必達,是一種最重要的勇氣!匯聚兩岸創業女性交流,商業智慧與女性成長,一樣同根同源,跨越海峽。「第四屆知蜜海峽兩岸女性創業論壇」,與台灣MMDC關鍵數位行銷合作,共同探尋品牌的「理念與表達」。 台灣品牌擅長深入挖掘品牌理念,並用生動、有效的方式傳遞表達,這正是此次知蜜行走的商學院台灣行的學習主題。 因此,在此次論壇上,知蜜帶領近20位大陸女性企業家創業者代表,與台灣近60位女性創業者共同探討品牌之魂——「理念與表達」。並聯合創業台槓、光明頂創育智庫在台中、高雄兩地開設分會場,同步直播互動,一起來看看簡要精華吧。 §兩岸女性創業者、專家談品牌§ 品牌是創始人的作品。   孫欣丨知蜜創始人 在論壇上,知蜜創始人孫欣首先提出了,在這個時代,女性創業者有兩個重要的事情:做好自己和走在一起。所以知蜜匯聚優秀的智慧女性,在一起互相支持鼓勵成長。 中國的商業呈現出島嶼型的商業。現在商業大陸被打破,不再是權威媒體投一個廣告就可以家喻戶曉,而是每個商業都是一個獨立的島嶼,每個島嶼都有自己獨特的能量場。 每個人都要建立品牌觀,做品牌人、品牌型公司。品牌,是創始人的作品,和創始人的基因擅長息息相關。每個人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核心理念。 MMDC關鍵數位行銷創辦人謝依如作為台灣女性創業者的代表,也歡迎知蜜們來到台灣,並結合自己多年經驗,分享台灣品牌如何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創新數字營銷。 商業美術的目的不僅僅是欣賞,還要能撬動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王東魁丨資深品牌設計專家 王東魁從品牌設計角度,分享了品牌如何找到自己的個性,並傳遞給用戶。 他從五蘊心理學出發,從「色、受、想、行、識」深入分析品牌如何運用符號,帶動消費者情緒、動機,影響消費者的當下。 他特別提到,有力量的理念一定是從底層生髮出來,而不是空想出來,或者過於戴高帽子,一定要結合當下。只有當下的東西是最真實,最感動人的。 品牌的建立一定要基於對用戶的充分了解。  沈立勤丨海量大數據創始人 大數據行業的代表人沈立勤(海量大數據創始人、海量孵化器創始人),從大數據角度,分享如何打造品牌數字神經系統。沈姐分析了好幾例大數據在營銷上的應用,她也提到,對於營銷傳播,最關鍵還是創始人自己有勇氣站出來,為自己的品牌代言、發聲,而不是往後退。 品

創新,走屬於自己的路

圖片
她是許娟娟,近10年創業經驗。大學就開始創業。去年10月,她參加知蜜行走的商學院前往台灣,收穫新思路後,在公司迅速做出調整。我們驚嘆於她的執行力。 今年10月,她再次同行日本,她說,隔段時間要來知蜜照照鏡子。我們看到了她更大的變化,同時又驚嘆於她的覺察力。她分享了創業近10年對於創新的體會,來從她身上照鏡子吧! 許娟娟,設計師出身,獲獎無數,多套作品在中央電視台二套《交換空間》欄目播出。她大學時期就開始創業,十幾年來,她帶著設計師的追求完美和特立獨行,一直死磕創新,不停地實踐嘗試。今年,她更是離開打拼多年的大本營,在成都全新出發,這一次她帶著更多的覺知開始。對於創新,從為了創新而創新,到無意識的創新,再到創新的本質,她有了不同的理解。 娟娟的創新秘方 創新其實就是靜下來回望自己,聚焦本質 ,放鬆心態,一切都在那裡,只是你是否看到保持愛心、敬畏心、上進心,這就是我們最好的狀態! 回望自己: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樣的事業?給別人帶來什麼價值? 聚焦本質:找到核心本質點,不斷精進完善,必然會散發光芒,物質和精神都會來 放鬆心態:敞開自己,和別人交流,去照鏡子,不斷自省 創新1.0 和傳統的不一樣,就是創新 大家好,我是許娟娟。知蜜是一個女性創業社群,很多個女性創業的時候,都會選擇一個喜歡的事情,而不是無比大的事業。我也是同樣,我是設計出生,創立了設計公司。 今天分享「創新」,在我創業的十幾年,也有幾個不同的階段。最開始創業時,我以為的創新,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個性,就是設計應該有的態度。於是,我總在看傳統方式在做什麼,那我就要做的不一樣,要特立獨行。為了這個認知,我付出了很多年的實踐和代價。很多路是要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從「我以為」開始,到「我論證」,到「我推翻」,最後「再論證」,換一種相對理性的態度,跳脫出從「我」出發的主觀意識形態,不斷重新思考驗證,找到自己創新的切入點。這幾年,我一直在有意識有目的地學習,從同行和非同行身上印證自己。而我發現,無論商業還是生活,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循環。從0出發,不斷做加法,做到無法承受的時候,開始主動或被動做減法。 我從大學開始創業,做了各種嘗試,每次都是信心滿滿開始,最後無果而終。每一次的放棄,並非因為項目不盈利,而是在 整個不斷做加法又做減法的過程中,我就

隨「欣」記—熱愛的事不賺錢,該如何選擇?

圖片
知蜜孫欣和你聊聊,女人創業成長的故事、情緒和思考。 今天分享一個關於女性選擇事業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上周知蜜的德國蘇菩提系統排列工作坊中,給我們很多啟發。有一位女士,她的父母希望她做穩定的工作,但她拒絕了,勇敢去做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並以此謀生。然而因為收入少且極不穩定,她感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這讓她煩惱。其實,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很多女性都在想,我究竟是過著平穩的日子?還是換一個跑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大家通常的選擇糾結是「做」還是「不做」。 在這個案例裡,我們用系統排列方式,看到了真實的現象和思路。蘇老師讓案主選擇了幾個人,分別扮演她自己、父母、穩定的工作、她喜歡的事以及金錢。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她和她喜歡的事,連接並不緊密。 這讓案主想起來,自己在13歲時就有了這些愛好,但是始終被父母壓制。所以這件事帶給她的喜悅,便是讓她重溫13歲時嚮往的美好。而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金錢,一直和案主保持距離,直到聽到案主說,「我不會懼怕任何壓力,我有我的夢想。」金錢開始願意向她靠近。而父母希望她擁有的「穩定工作」,則一直在離她較遠的地方,她幾乎不關注。 這些都顯示出了她的當下狀態: 她對熱愛的事固然有興趣,但這件事本身還不成熟,她還需要更多積累,才能用它謀生(她的項目也確實如此,目前並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所以,此刻最好是用另外的事情去謀生,用一段時間,培養自己在愛做的事情擁有更多的能力。 現實中,很多女性其實都是面對這同樣的選擇。一邊是和喜好無關的穩定工作,一邊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意氣用事,還要重點考慮,對開創這件事,是否真的有所準備,而且相對充分。如果還不夠,並 不一定要馬上決定做與不做。可以給自己一段時間,可能會有變化,讓一切自然發生 。 有些決定,未必要馬上就做。就像蘇老師經常說的,Slowly,slowly。讓自己沉澱一會,讓自己的興趣也沉澱一下。真實,才會慢慢浮出水面。一個方面,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願景的力量。金錢的表現折射出,吸引金錢靠近的,是她的願景。 蘇菩提老師總結說,這個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有願景的人,善於創造。第二種是善於把握機會的人,不一定有願景和情懷,但是擅長抓住機會掙錢。其實兩種人都是合理的存在。 在知蜜裡,也有兩大類型的創業者。一類人創業開始就有願景,有使命感,一直朝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