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創業時,為何容易「價值被低估」?



你在創業中,是否有價值被低估的感受?你希望被更多用戶需要和買單,你希望產品賣出更高的價格,希望品牌脫穎而出,那問題出在了哪裡?

價值在創造、傳遞、交付過程中的所有偏差,影響了用戶的決策、體驗、傳播,造就了價值的「被低估」。讓我們趕緊糾偏,重塑價值進行突圍,讓你的情懷更好地盈利!


——《知蜜創業必修課》

    知蜜創業必修課講師    
    孫欣,知蜜創始人  


孫欣,至今從事企業、企業家研究15年,前10年在《中國企業家》、《中歐商業評論》等主流商業媒體做企業研究和報道,2014年創立知蜜女性創業社群,匯聚上萬名女性創業者,她熱愛價值發現,支持大量創業女性挖掘核心價值、塑造優勢、不斷突破,獲得精神和商業的雙重成長。


文丨知蜜孫欣

在這堂知蜜創業必修課中,最核心的課題,就是「價值突圍」。

每逢創業者苦惱時,總有一些重要的好問題是值得不斷咂摸的。比如,我經常問他人,也經常問自己,「你的公司究竟因何存在?你的用戶究竟買的是什麼?為什麼這件事是由你來做?」這些問題,我們時常都要糾偏、確認一遍。

其實,這三個問題對應的三件事,就是——使命、需求、優勢。而這三者又都圍繞著一個中心點——價值。這是一個神奇的融匯了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的一個綜合的詞。它有些神秘和抽象,但又重要的無處不在。


No.1
聚焦價值,便形成交易


我們現在遇到的課題,很多是在如何獲得用戶和收入增長上。大家頭疼的是,在這個物質豐盛、信息飛速傳播的時代,太多東西可以快速被看到、模仿和遺忘。很多產品叫好不叫座,然後匆匆過氣,留下一堆僵粉。實際消費的增長和持續,是一個難題。

每個企業,都在不停地解題。你的用戶是誰?他們究竟為什麼買單?產品、服務、體驗?功能、顏值、低價?好像都不全然,都只是價值的一部分,也都指向一個中心點——對用戶而言,擁有這個商品和服務意味著什麼重要的價值?而商家,則用什麼產品、場景、營銷方式等來詮釋這個價值?



在公開的解釋中,價值,泛指自然與人類現象之中普遍存在的數量性事物、存在者、事實。經濟學中是體現在商品里的社會必要勞動。我們可以把價值看作一種商品存在的理由和積極作用,是一切商業的基礎,創造價值就是企業家的使命!

如果說產品、價格、品牌等是看得到的明線,那麼價值,就是一條暗藏的、無形的隱線。我們的大腦和心,始終對能量、數量、關係有著自然反應。


創造價值有一些關鍵點:強需求、獨特性、可感知、可衡量、易傳播等。這就像一個創作過程,不同品牌優劣不同,而問題就容易出在這幾個方面:

  1. 價值主題不明確,不知道如何提煉。
  2. 價值的需求度、獨特性弱,容易流於淺表。
  3. 價值的結構不夠嚴謹,沒有緊密圍繞價值設計產品、服務、傳播、細節。
  4. 價值交付和傳遞中,沒有善用體現價值感的方式。
  5. 缺乏系統運營能力支撐,價值很難規模化增長。
  6. 價值沒有及時升維和創新,導致用戶流失。


知蜜在與大量女性創業者的交流中發現,創業女性通常比較喜歡洞察用戶需求和與用戶連接、共情,而比較共性的挑戰,是如何聚焦不偏離,如何形成結構化,如何更有價值感的去傳遞和交付。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價值的效能。這也成為知蜜創業必修課的核心內容。




No.2
不斷的價值創新


商業的發展,一定是不斷進行價值創新。從過去十幾年看中國企業的跌宕起伏,包括世界優秀企業的發展,讓我們深信一件事,企業把重心放在創造價值上,是做久做美的根本之道,也有利於在外界環境變化時找到力量。

同時,需求的變化牽動著價值的變化。你一動,別人的期待也在動。甚至今天你的一招鮮,可能明天價值就減半。因為對方對價值的需求和期待發生變化了。所以創新也需是日日新。


最有意思的是,人性對需求,總是無限的渴望。但企業的價值提供,卻只能是有限。因為我們精力、資源、能力有限,我們承認這種有限,才能既不被無限的需求帶走,又能為用戶的需求賦能,甚至引導用戶,如何更合理地需求。

而這種有限,也注定了我們要客觀面對「生命週期」。很多產品、品牌都有生命週期,但我們能扭轉下行,重新進入上升通道嗎?可以的,也是靠重新進行的價值創新。

日本有一個800多年的鑄鐵的品牌,整個家族是日本著名的鐵匠鑄造師。800多年來,他們圍繞鑄鐵這個基本價值點,但創造的價值意義和方案(產品)卻一直在與時俱進。

他們在戰爭期主要做鎧甲,後來戰爭結束,市場不需要鎧甲了,怎麼辦?他們就轉型做日常家用的鐵制火筷。又過了很多年,大家不用火筷了,怎麼辦?他們又創新去做鐵制的風鈴,能讓自然風吹過時發出悅耳之音。又過了很多年,日本家庭都用空調了,沒有自然風吹過了,風鈴又滯銷了。於是他們又想辦法,發現了人們對生活方式的消費,於是用「鑄鐵」創作系列裝飾品,甚至把高超的鐵藝用於凸顯品質的奢侈品。一個奢侈品牌手錶就與它們合作指針,在轉動時能發出悅耳的聲音。


這個企業800多年歷經劫難,生生不息,正靠它渴望傳承的信念和不斷的價值創新。這種價值創新,是順應需求的變化,也是依託在它對鑄鐵的熱情、願望,和充分發揮核心優勢之上。

No.3
一個明確的價值主題和結構


所以,我們最重要的事,就是創造一種鮮明獨特的「價值主題」,同時通過價值分層、產品、服務、傳播、細節等,構建整個「價值結構」。

這個價值主題和系統,一定是要清晰而聚焦。我們常說,創業要先做好一個小課題,而不是一上來就做一個大課題。大課題需要更成熟的實力,連那些財力、資源雄厚的大國企做起來也未必輕鬆。

拿當下流行的思路舉例子,很多人認為我做一個產品,匯聚一群人,那麼這群人的其他需求,我也可以滿足,那才是一個大的增長空間。然而,這個思路,最重要就是「邊界」。它的挑戰一是延伸價值和主體價值的相關性,平衡它對用戶心智的干擾。二是延伸價值的競爭力,你做的的確是同一群人,但卻是另一個價值,很容易就發展成一個不易駕馭的大課題。


而且,用戶的其他需求,總能被在那些方面更專業的品牌和機構滿足,用戶也會很靈敏地找到那些機構。所以我們能做的,能與用戶發生的交集,其實很有限。


太多走彎路的品牌,絕不是產品和服務做少了,而是做多了幾年後證明不可行,又壯士斷腕的砍掉,這也是精細化競爭的必然。

但這是不是意味著,就一定是單品致勝?不是,單品是一種聚焦,但聚焦絕不是指一定要單品,而是強調主題、主線、主要價值突出。我們也經常需要一些產品的層次,來互相烘托,滿足不同需求。

創業要從小課題開始,這個小課題,也一定是圍繞我們擅長髮力的點。融合了企業的願望和優勢能力。小課題也會一點點做深、變大。



No.4
用戶的價值傾向和決策傾向


在研究消費行為的時候,我們勢必要研究一個重點——用戶消費心理。這在價值維度,就有一個很重要的理解——「價值傾向」。也就是,不同主體覺得什麼最有價值,他們的成就感來源是什麼?然後找到它們的交集去強化連接、發生交易。因為這影響著主要的消費心理。

老話說「因勢利導」,我們可能同時在意好幾種價值,但當最終決策的時候,其實是受對其中一種或幾種價值的更強烈「傾向」、「偏好」所影響。比如在不同商店裡挑選裝飾畫,一種用戶更看重價格,另一種用戶更看重美感,他們雖然都說「這兩點都重要」,但其實在最終購買決策上完全不同。因為在這個商業世界,很多時候你的產品並不是不好,而是在人們心目中的購買優先級不夠。


所以我們在心理學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價值羅盤,研究用戶的價值傾向、決策傾向,以及與企業價值傾向和優勢的關係,幫助找到突破點。在提供價值的願望和能力上,爭取更加平衡。

當然,價值傾向也可以被引導,可能對同一個用戶,我們不同產品,會引導出他不同的價值傾向,這是影響人的信念層的高級方法。不過引導需要高勢能,週期也長,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教育市場」。

No.5
超預期源自哪裡?


我們還發現,創造價值的奧妙,很重要一個是「價值感的互動」,你在動和別人在動之間的速度差、數量差、勢能差。

首先如果你創造的價值,不是用戶關注的需求點,那互動肯定是低效。如果用戶需求的增長(包括預期)遠超過你的價值成長,企業便容易面臨很大的挑戰,也容易給企業帶來負面口碑。或者你提供的價值不足以遠超越用戶預期,也不能產生有效的口碑傳播。



商業里對用戶需求的滿足,追求的不是相等,而是「超預期」,讓用戶驚喜。

說到價值的超預期,還有一個需要釐清的思路,就是基本價值和魅力價值。我們常常看到媒體上彰顯的,都是魅力型的價值。比如很典型的海底撈的極致服務,去海底撈吃火鍋,人們的預期一般都在食材和口味上。所以一個火鍋店的服務那麼好,就顯得很特別,也被媒體用來抓眼球。

但我們仔細想想,要是火鍋不好吃,光服務好,一定反而會被嘲弄華而不實。因為做火鍋,好吃、便捷等都是基本價值,而創始人張勇如果只是一門心思用服務來吸引眼球而已,也稱不上一個綜合實力的企業家。



所以魅力型價值固然可貴,但我們清晰用戶在價值傾向上的不同需求、不同層次,才是重點。


No.6
價值突圍


最後我們說說當下的突圍。我們的課題叫「價值突圍」,就是通過價值發現、創新來幫助企業實現紅海中的突圍。我們常常敝帚自珍,但一旦放眼市場,就發現自己做的事情一點都不稀缺。因此提升價值,進行突圍,是很關鍵的思維。

為此,我們核心提出「一個價值主題、一個價值結構、一個價值工具」,支持大家以及我們自己,來不斷優化提升價值。把這條隱線研究透了,向上,就生發出品牌主張、使命、願景。向下,就更有的放矢地去做產品、服務、用戶溝通等。




不僅是激發用戶,團隊也是一樣,是為什麼在此工作?熱情從何而來?如果讓大家看不到工作的價值、人的價值,那麼如何領導或管理都是低效的。我們每個創業者,更是需要理解,自己創立的事業,對自己究竟意味著什麼。

價值,是所有問題的中心。提出「價值突圍」這個課題,也是基於人們在商業突破期,如何自我思維的突破。很多企業在增長乏力時,創業者往往會在資金、市場等各種壓力下,更加重視銷售端。不過,銷售是價值交付的一種方式,是價值體系的一個環節。我們終歸是要對面對最核心的問題,相信價值的力量,才能迎接下一個十年可能的寒冬!




- 知蜜心經
以心為始,找到自己,就找到方向;
關照別人,就發生連接,聚焦價值,就形成交易;
互相成就,就凝聚團隊。
內心安定,就能持久。
名利為浮雲,成長為實相,
願我們走的路,皆為心之所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夫妻創業5年後離婚,她如何挺住?

參訪日本企業家的匠人精神—不易流行

她的店,為何讓顧客不捨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