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不賺這些錢?



做事須有自我,何為自我的價值?

我是我。

保持對自己的清醒認知——

我是有限的,我有優點也有不足。

我最看重的是什麼?

如何在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上,最大程度支持他人?

文丨知蜜孫欣



01
創業沒有標準答案

很多投資人愛問你一個問題:“你做的項目的本質是什麼?”你常常會感到驚慌,生怕自己的理解不是別人心中的好答案。

其實,創業哪裡會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看到的事物本質都不同。它與看者的特質和視角相關。比如一棵樹,研究美學的人看到的是線條,植物學者看到的是細胞,宗教人士看到可能根本不是樹,是禪是心。

所以,商業、商業模式也不是唯一論,而是多元化,談創業方法,要尊重創業者的特質和視角。我從來相信,同一個項目,100個創業者,可以做出100個不同的樣子。

而中國商業的同質化,往往和大家缺少了對自己的探究,一味模仿有關,也容易淪為低利潤者和低競爭力者。

也因此知蜜和大家一起探尋自己的特質和潛力,這些會為你塑造長期價值和競爭力,帶來好處。


02
明白自己的特質和目標

先說說我自己吧,做知蜜5年多,一向被別人說“不著急”。不但不求快,甚至還有點求慢。見人不求多,甚至求少。同時,內容越做範圍越小,越掙大錢的事越不做。這些都很違背主流的思維。

其實,這是因為我對自己的特點和局限有一定的瞭解。

第一,在創業做知蜜前,我做了12年的企業和企業家報導、研究,很有幸在一個高維且獨立客觀的角度,看到了中國商業、中國企業家的整體發展變遷和一些規律,看到大企業家的格局和智慧。

這讓我對很多發展規律有理解,也就不著急一時的快慢,也不去看所謂風口,安穩地做自己心中那件事便好。包括區塊鏈、互聯網投資、這些大風口,不過是一種週期。欲望的泡沫總會讓大部分跟風的人摔的很慘。只是人身在規律中而不自知。

所以看到自己習慣了研究企業成長,習慣了獨立協力廠商視角,也必定要與利益“保持距離”。

尤其與自己不該拿、不必拿的利益保持距離。例如,一旦涉及投資、FA或是眾籌,必然會對項目有偏私,形成會員間的比較,自身不能保持客觀公正。

而如果項目發展不好,也會面臨失落,或是投資人和創業者的矛盾和不滿。知蜜間的合作也是一樣,除非深度認同和理解下的合作,不然不愉快的風險會很大,所以知蜜並不鼓勵認識不深就談合作。

這些都不利於我們把知蜜做成一個簡單、持久的學習型組織。


第二,我們僅僅去研究創業女性的成長方式、提升大家的認知,便有太多的課題要做。而投融資、全案諮詢、電商運營,這些該讓更適合的機構去做,我們也並不擅長。

前幾天,還有一位知蜜和我微信聊天。她說,人進到知蜜群體裡,雖然有了能量的補給和認知的提升,但還有其他的需求,需求點也會產生變化,也希望被滿足。

我說,沒關係,對於一個機構來說能針對一個需求做出價值、做深做透,就很不錯了。知蜜在學習型組織上還有很多空間。其他需求,可以由別的機構去提供價值。每個機構都是有限的。

這是我的一點自知,深知自己能力、精力很有限,能做好一樣,就是天賜的福氣了,還需要很多年的積累。哪裡有能力、有念頭再做更多呢!

這也讓我想起去臺灣拜訪食養山房主人、臺灣美學大師林炳輝,我們問他,林老師,您的茶室和餐做的這麼好,賓客迎門,為什麼不在這山林裡做一個民宿?林老師平靜地說,我不懂啊,就不做了。做好茶室和餐就很好了。

林老師這句話,深深震撼我。智慧就是寥寥數語,卻幫你緊緊握住命運的方向。



 第三,知蜜想做一個創業女性的持久平臺,速度一定不是第一位的。

因為這件事的複雜度並不低,前面幾年的基礎很重要。而且都是認知水準較高的創業女性,都有想法、有能力、需求緊迫、時間稀少,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共同成長,還要做好平衡,還要關注到大家細膩的情感需求,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課題。

所以我常感謝大家給知蜜生長的空間。但我也深知,要把越來越多的高水準的創業女性彙聚在一個平臺上,我們需要增長的是智慧,而不是事情的複雜度。

第四,要足夠的自信,不害怕。所有想做多的時候,其實都有一種害怕,怕自己只提供這個,會不會用戶會走掉。

是的,有些一定會走掉,就像大家常說有些員工再花心思培養,要走的時候還是會走掉。即便人不走,心也裡裡外外晃動了好幾回了,只是你不知道罷了。所以用戶又有什麼“走不與不走”的分別呢?

有時,用戶走了還會回來,再某一個時刻,在她需求的時候,還會與我們提供的價值連接上。

有時,使用者因為不再需要而不再回來,未必代表她不認可你的價值。或許她只是成為另一個角色,成為傳播者,讓她身邊需要的人來,這也是很好了。

有時,用戶真的不再與你有任何連接。那也沒什麼,我們便安心把價值做的更強,服務好當下的使用者。也祝福他們在別的機構那裡,獲得某個需要的服務。

所以,想想最壞的結果不過如此,也就沒什麼放不下了。


 第五,我的特質裡,對於實現高難度的挑戰,創造獨特價值有著充分的渴望。所以,聚焦我的精力,去做我最想做、又是我認為創業者最需要的價值,就是唯一的道路。

同時,中國人太過靈活,我們做任何選擇,必須考慮到,做什麼是別人相對難以模仿和取代的。自己才是最大的資源。

第六,所有的選擇,都養著我們的習氣、習慣。一點點嘗試,便可能逐漸習慣了做多,習慣了小利,然後與自己的本我,或者說初心,越來越遠。慢慢的,大家就覺得知蜜不那麼純粹了,可愛了。

或許不知道具體哪兒出了問題,但其實,很多公司、平臺就是這樣一點點的變形。這就是很多創業故事的規律和結局,我們更需要警惕。

03
你是最大的資源

經過幾年的成長,我也才更理解,為何智慧說,只有當我們多了對自我、規律的覺知,才可能真正洞察他人的需求。不然面對他人的種種需求,我們無從分辨、選擇,容易隨波逐流。

剛才說的是我,大家也是一樣,我們多大程度上瞭解、接納自己,才能把事情做的更明白。我的內心究竟嚮往什麼?我的特質又是什麼?做什麼事,是別人難以取代的?這些最是知蜜們在一起首先要探索的話題,讓自己創業更簡單、更心安的核心方式。

因此,回歸我們要做的事,一個是知蜜主打的“激發共創坊”,圍繞如何基於個人的心與特質,激發自我與他人(5月正式開課)。探索如何激發自我和他人,我們相信,激發是創業女性的金鑰匙,我們要團結比自己強大的力量,實現共同的願景。


另一個就是做好知蜜這個共創組織。讓通過瞭解知蜜的理念和方法論,而加入知蜜的夥伴,在更長久的時間裡互相激發、陪伴成長。並根據大家不同的創業階段,來設計不同的學習交流內容,生成深度友誼。

未來3年,知蜜要做的只有這些。讓創業女性更自信、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減少被外在評判、觀點所影響。

關於自己,是最核心的問題。我們的德國能量大師蘇菩提老師說,我已經60歲了,還在自我探索和成長。

大智慧的人從來不談成功,只談成長,否則心態就會改變。而我們,更是在成長、不斷糾偏的路上,這也是為何“成長比成功更美麗”的真相。

 - 知蜜心經

以心為始,找到自己,就找到方向;

關照別人,就發生連接,聚焦價值,就形成交易;

互相成就,就凝聚團隊。

內心安定,就能持久。

名利為浮雲,成長為實相,

願我們走的路,皆為心之所向。

▲掃我加關注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夫妻創業5年後離婚,她如何挺住?

參訪日本企業家的匠人精神—不易流行

她的店,為何讓顧客不捨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