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7的文章

成功搶灘「新南向」,必備創業精神

圖片
AK旅行社是台灣人最早在曼谷設立民宿、旅行社的業者。2009年10月,有感於台灣人來泰國旅遊,受限於語言不通、華語旅遊資訊不足,她從買進一台六人座的小巴士開始旅遊行程,成立AK旅行社,配合中泰文雙語導遊,獨到精準的眼光完全切中旅客的需求。 AK在曼谷地區經營獨棟的AK青年旅店、AK旅行社,提供中、英、韓、泰語服務,擁有自家培訓專業車隊、導遊及行程規劃團隊。如今, AK已是目前曼谷規模最大、具龍頭領先地位的自由行旅行社,更是華人遊泰的第一選擇。 文/鄭珮淇 相對於中國市場,東協(ASEAN)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層面,對台灣人來說都較為陌生,但東協十國市場卻是政府「新南向政策」藍圖中的重要核心,也是接下來企業進軍的新藍海。連帶地,在就業和創業上,「往南走」也就成了新興選項。東協的魅力在哪裡?「高成長」是它最吸引人的關鍵字。 ▼ ▼ 與曼谷一姊同行▼ ▼  【11/29~12/3 #知蜜 #行走中的商學院】 ▼ ▼ 台灣「高處眼亮」商業智慧之行 ▼ ▼  https://goo.gl/WPGHei 質量俱佳的新興市場 東協人口數量為6.25億,平均年齡不到29歲,是全球第三大勞動力市場,而最大商機來自於持續成長的中產階級。根據Deloitte報告顯示,自2010〜2030年,東協中等收入人口比率預估將由29%激增至65%,都市化比率也將從45%攀升至56%,是全球矚目且質量俱佳的新興市場。 勤業眾信報告指出,預計2020年東協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而對台灣來說,目前東協已是第二大貿易夥伴,2015年台灣對東協的貿易佔比為15%,總金額近435億美元,僅次於對中國的23%,高於對美國、日本的12%。若欲搭上這班東協經濟成長的列車,不論是看準市場大膽創業,或是把握公司布局東南亞的外派機會,都是將觸角延伸至東協的途徑。 打破文化隔閡的泰國創業之路 以郭玫蘭的泰國創業之路為例,2009年,才30歲的她隻身前往曼谷,從租下兩間老舊的日租套房作為起點,展開她的旅宿業冒險。目前擔任AK Travel營運執行長的郭玫蘭強調:「來泰國度假和在當地工作,完全是兩回事。」一語道破在異鄉工作必備的心態調適。創業前半年,校長兼撞鐘的她一肩扛起接待、行銷、客服、採購、清潔等龐大工作,而對服務品質媲美飯店的要求,一度找不到當地員工,但也讓好口碑逐步

不只是媽媽,更是女性自我成長的告白

圖片
從財經媒體工作中退下,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從享受天倫之樂,再到成長停滯的孤獨。孫欣重新出發,決定不只當孩子們的支柱,更是要當女性業者之間的橋樑。 ●全職媽媽的困擾 我發現全職媽媽有一個共同的困擾,我覺得,心裡很空虛,當我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我還可以很開心的和孩子在一起玩耍,心裡沒有任何的負擔,想著我可以在事業上有另一個開始,當我有第二個孩子的時候,當時心裡會有另外一種感受,我覺得,好像接下來的生活有一種快退休的感覺,我身邊的人都在成長,都在事業上努力的成長中。我得在家裡天天帶孩子和老人在一起,當時那個感受並不是很好。 所以,在我第二個孩子1歲多的時候,我決定還是出來,我自己的狀態以及我的能量不太適合做一個全職媽媽,所以當時比較尊重我自己的狀態,決定出來做一些事兒。像很多創業者一樣,我差不多用兩個月的時間思考做什麼。 當時我很喜歡唱歌,大家告訴我說已經有唱吧了,我很喜歡旅遊,但是我發現之前沒有任何做旅行社的經驗。其實我很喜歡女性在一起的感覺,因為我從小很喜歡《紅樓夢》,同時因為十多年的商業積累,所以對商業比較熟悉。正好我身邊又有很多創業家、企業家的資源。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發現身邊的朋友,2014年的時候雖然那時候總理沒有提出大眾創業,但是當時的媒體圈和朋友已經經常在討論自己做點兒什麼,我發現這是30+女性在生活趨於安定之後一個很強烈的念頭。另外,當時我在中企,在商業雜誌工作的時候,發現當時很多商業的中流砥柱,這些創業家群體並沒有得到很多的重視,他們的價值也沒有得到很大的發揮,很多人其實還在當配角。 他們去襯托當時非常主流的一些企業家,就是說這部分人的價值並沒有成為溢出的部分,除了他自己掙錢之外對社會有更多的貢獻。 ▼ ▼ 與孫欣同行▼ ▼ 【11/29~12/3 #知蜜 #行走中的商學院】 ▼ ▼ 台灣「高處眼亮」商業智慧之行 ▼ ▼ https://goo.gl/WPGHei ●我要做女性創業社群 所以,當時我有一個想法,我要做一個女性創業社群。那麼,女人對創業的理解是什麼呢?並不是我做了這件事情就衝著上市的目標去做,而是可能我下半輩子有一個真正非常喜歡的事業,我願意用很長的時間去養育它,就好像我的另一個孩子一樣,把我的夢想、才華在這個平台上得以展現。 當時我的這個想法,支持我的人有,但是並不是很多,因為在

教育結合雲端大數據,TutorABC 線上英語學習顛覆傳統教學模式

圖片
網際網路的發展開啓了雲端運算時代,近年來又掀起巨量資料(Big Data,又稱大數據)分析的科技浪潮,人類的生活已與電腦科技密不可分。當數據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在不斷加以琢磨運用下,不僅能開創新商機,更為企業增加競爭優勢,同時改變人們的生活。 進入大數據時代,教育產業也隨之跳脫傳統學習型態,逐漸發展數位化雲端學習模式。當中領先全球的線上英語學習平台 Tutor ABC,早在 2004 年成立之際,就已獨占先機掌握這股未來科技趨勢。藉著雲端科技、巨量資料分析的龐大運算力,自行研發線上學習系統,並融合服務業營運思維推動「線上真人互動教學平台」,建立成功的雲端商業模式。 作者|楊安琪 ▼ ▼ 前進Tutor ABC 教育殿堂▼ ▼ 【11/29~12/3 #知蜜 #行走中的商學院】 ▼ ▼ 台灣「高處眼亮」商業智慧之行 ▼ ▼ https://goo.gl/WPGHei 從數據分析到研發系統 專業團隊陣容堅強 Tutor ABC 投入線上教育已超過十年。Tutor ABC 營運長沈沛鴻在接受《科技新報》(Tech News)獨家專訪時表示,「線上學習已是未來的趨勢方向,涵蓋的範圍非常大」。在 Tutor ABC,線上學習並非透過既有的通訊軟體進行,而是採用自家研發的系統與應用軟體,將前後台的服務流程完美串接,給予客戶最完善的學習服務。 Tutor ABC有個特別部門「Business Intelligence」,專門分析使用者行為彙集而成的大數據。沈沛鴻站在寫滿算式的玻璃牆旁表示,「教育講究的是長期性服務, 使用者從合約成立開啟服務流程後,接續在系統使用的時間,以及累積起來的使用行為 ,皆是非常重要的大數據。數據經過分析所得出的結果,再進一步改良服務流程,確實得出不少效果,也幫助公司持續為服務加值,帶給客戶更超越以往的學習服務」。 另一方面,Tutor ABC 更自行開發系統軟體,於矽谷、台灣和中國皆有研發團隊駐點,研發需求量相當龐大。Tutor ABC 洞察市場與消費者需求,預見未來趨勢,將技術領先的優勢結合使用者需求,提供學習者於多屏應用(Multi Screen)上學習,甚至已進一步應用推廣於智慧電視及穿戴式裝置,從真人互動教學躍進至真人實境教學,提供給學習者更多元彈性的學習模式。沈沛鴻指出,現今使用者會期待線上學習更有彈性

參訪日本企業家的匠人精神—不易流行

圖片
2017年10月紅葉季,我再次隨著《知蜜 · 行走的商學院》遊學,探尋日本「不易流行」的經營哲學。不易流行究竟什麼意思,去之前我還不太懂。日本走完我懂了,不易,即世易時移亦始終不改的本質。流行,是跟隨時代不斷演變的創新。而且我們看到一個個企業就是這麼傳承下來,並且成功的,很受觸動!許多創業者、企業家面臨的挑戰,就是哪些不變?哪些要變?如何做減法,又如何把握創新?「不易流行」能幫助我們揭開很多困惑。 文/知蜜 李薇 北京博轅捷訊科技公司董事長 北京朝陽區政協委員 此次知蜜日本行,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泰國等15位女性創業家、企業家同行,大家白天參訪日本頂級​​企業和長壽老舖,晚上討論各自項目和心得,共度了非常充實美好的6天,接下來,我來分享自己的每一次參訪的學習收穫。 收穫一 82年的巧克力品牌—Salon de Royal皇家沙龍 商業精髓:1,信奉孔夫子,讓員工做大人  2,發揮女性的力量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1935年創業,已經經營了82年的頂級巧克力與甜品老店Salon de Royal(皇家沙龍巧克力),聽第三代社長前內真智子講述日本巧克力界老品牌的故事,分享企業經營之道和管理理念。 前內真智子社長原是家庭主婦,在家相夫教子,先生生病後接受企業。她喜歡孔孟之道,在服務待人上很隨和親切,培養員工成為「大人」。她激情洋溢的分享,讓我們看到日本女人的夢想和熱情。她說:「我現在還有很多夢想要實現,以前巧克力生產製作都是男人,現在我啟用了一半都是女性」。現在她的許多產品已名列世界頂級巧克力之列,更是獲獎無數。 如今,他們每年生產1000餘噸巧克力,已在全球開店,還將企業利潤的8%回饋於社會,彰顯女性的力量。 收穫二 參訪400多年歷史企業—日本團扇企業小丸屋 經營理念:信念不動、素直心 第二天早上,我們參訪了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日本團扇企業小丸屋。小丸屋第十代女社長住井啟子細細講述了老舖的重任與成功喜悅,對先祖的敬仰之心,對客戶的珍重之心,對員工視如家人般的關愛之心,對傳統團扇製作精益求精的匠心,貫穿其演講始終的是「走心的經營」。許多超出想像的細節,令我們深受觸動,幾度熱淚盈眶。 住井啟子社長已經67歲了,但一直在笑。這次日本行,我也發現這些非常成功的女性企業家都很快樂,她們發自內心的笑容,很有感染力

渴望百年志氣:欣葉學創新、激創意、趣創業

圖片
「欣欣向榮、葉葉繁盛」,是「欣葉」對自我的勉勵與期許。由兩片飛揚舞動葉子所組成的欣葉logo,代表生氣蓬勃、充滿旺盛的生命力。葉尾的末端,帶著雀躍上揚的弧度﹔恰如微笑的嘴角,誠摯迎接每位光臨的顧客。 作者|蕭瑞麟 台菜要如何創新?這個問題在欣葉是一個「有味道」的解答。對欣葉來說,台菜創新不只是研發新菜色,更需要將食物、服務、店塢(店面裝潢、氣氛、餐具等)做整體的考量。如果你想把法國餐那套帶進來台菜,食物弄的很小份,放在大大的盤子裏,加上漂亮的擺飾,服務生冷冷地等在兩旁;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了解台菜的原味,才能展開對台菜的創新。 原味,就是古早味、人情味、江湖味 。 ▼ ▼ 享受欣葉美食,並與多位兩岸業者交流▼ ▼ 【12/1 #知蜜 #兩岸女性創業交流會】 ▼ ▼ 兩岸女性創業交流會 ▼ ▼ https://goo.gl/UeCQYH 食物:台菜需有古早味 「早期的台灣並沒有台菜這回事」,欣葉董事長李秀英回憶。華人世界有八大菜系,指的是粵菜、湘菜、川菜、浙菜、徽菜、蘇菜、閩菜、魯菜。台菜在八大菜系排不上名,與閩菜(福建菜)也不同。台菜如何形成?這就必須要問李秀英。她以前在青葉台菜工作過,1977年自己出來創業,取名欣葉。最初在雙城街附近由路邊攤做起。她遇到的對手是粵菜(廣東菜系),「當時,粵菜師傅可以辦出一桌一萬元的菜單,我們卻連兩千塊的菜單都開不太出來」,她回憶當時的創業維艱。 若回溯台菜的歷史,可能必須要由「辦桌」回憶起,特別是婚宴或流水席時期推出那種大盤菜,吃不完還可以打包帶走。之後,在台北伴隨著經濟起飛,商人宴客時通常酒是不可或缺的,也因此推出「酒家菜」。欣葉馬上遇到兩大危機。第一,與對手粵菜相比,台菜的菜色不夠豐富,頂多只能開出四、五十道菜。若要與粵菜競爭,欣葉必須推出更多的菜單。第二,多數客人覺得台菜不算是「正菜」,只能算是路邊攤,或是鄉下菜。「我還曾經被客人當面奚落,被責備台菜是上不了檯面的,根本不配開餐廳」,李秀英含著淚回憶。 逆境往往開啟創意。被敵人的刺激與客人的挫折下,李秀英為爭一口氣,與廚師日以繼夜開發欣葉的「手路菜」(特色菜)。欣葉漸漸由40道變成60道菜,後來融合各家手法與辦桌經驗,三十多年來想出了將近400道菜色,最後決定拿出80道菜作為固定菜單。現在,只有老客戶才會知道要點一些不在菜單上的手路菜。比

文化與商業的精妙融合

圖片
2017年3月,國家劇院地面層的【戲台咖】即將開幕!作為國家戲劇殿堂最接近觀眾的門面空間,戲台咖肩負起向外觸及、向上連結、以及前後延展觀戲經驗的使命。 撰稿人| 張哲龍 「戲台咖」名稱上是Cafe,即咖啡餐館之意,位置則正好在國家戲劇院觀眾席及側台的下方,成為國家戲台的『腳』(『下跤』)。「戲台咖」總共由六個營業體複合空間組成,包含了「戲台市集」、「戲台茶館」、「戲台書店」、「戲台咖啡」、「戲台酒館」、「戲台小舖」,結合表演藝術,展現台灣文化,提供餐飲咖啡休閒的服務空間。 ▼ ▼ 與戲台咖總監暢談空間美學▼ ▼ 【11/29~12/3 #知蜜 #行走中的商學院】 ▼ ▼ 台灣「高處眼亮」商業智慧之行 ▼ ▼ https://goo.gl/WPGHei 國家劇院素來給人有台灣表演藝術最高殿堂的印象,表演藝術在如此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建築裡,難免給人不易觸及的距離感。戲台咖在空間上座落於劇院與觀眾第一層接觸的位置,企圖在設計上打破這層隔閡,拉近民眾與表演藝術的距離。因此這四區的設計概念,除了服務之外,特別把劇場的舞台、側台、後台、前台空間與其融合,增強觀眾的參與。 走進戲台咖,可以感覺空間中充滿了劇場的元素,A區(靠近愛國東路前台入口)的「戲台市集」,幾道繪製中的手繪軟景建立起鏡框的意象。鏡框中商品成為舞台上的演員,展現出獨有的靈魂和魅力。層疊的海運箱造型成為市集的展示臺,如同海外巡演的旅行劇團,到了一個新的國度,開箱便能上台,準備演出。 「戲台茶館」的座椅由國家劇院30年歷史的奧勒岡舞台地板重新切割打磨,製成椅面,觀眾可以直接坐在30年被無數戲劇大師、名伶、舞蹈家在上面踩踏過而留下痕跡的座面上飲茶,讓記憶中閃閃發光的詞句、場景、樂音、殘響,在頭頂旋繞在耳畔回甘。舞台上製造絕美幻境的佈景懸吊系統,成為「戲台茶館」的另一風景,【戲台咖】保留劇院使用了30年歷史的舞台手動懸吊裝置、煞車、多軌滑輪,重新植入茶館牆面,懸吊鋼索及滑輪向上延伸,貫穿市集及茶館的上空。甚至連原本鑲在劇院舞台側邊上,作為舞台技術人員辨識桿位的桿號銅扣,都被當作寶貝般地仔細修整,重新鑲在在茶館桌面成為桌號。 「戲台書店」與「戲台咖啡」成為貫穿地面層南北的連結空間,是大多數看戲觀眾前往前台的必經通道。在等待戲劇上演前的片刻,可以

【蜜姊來了】萬畝良田|車曉穎:線上互動 + 線下活動,抓住農園消費升級

圖片
北京万畝良田創始人車曉穎,看中消費升級市場下北京民眾對「回歸田園」的情懷,萬畝良田通過微信公眾號「認領農田 + 線下農園」體驗的模式開始了市民農園的項目。                  線上服務平台                                                                線下良田服務                  ●「我的」——我的良田,我的好友                          ● 體驗式種植                  ●「良田」——良田地圖,在線選地                           ● 保姆式服務                      ●「市集」——蔬果交換,在線交易                          ● 透明化監控                     ● 「活動」——農耕活動,親子採摘                          ● 品牌化管理 【同行蜜姊 ∥ 車曉穎 萬畝良田創辦人 #眾籌O2O休閒農業新模式 】 #女性商業智慧群聚 #台灣遊學一起同行 #行走中的商學院 作為農耕民族,對田園生活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感情。而城市化進程加速後,城市人群接觸農園卻變得困難起來。萬畝良田創辦人車曉穎看到這一需求,通過微信公眾號「認領農田 + 線下農園」體驗的模式開始了市民農園的項目。 透過攝像頭,讓消費者能時時監控自己的農作物,不定時的發送農耕相關知識,提升用戶栽種技巧,而線下活動,則是讓認領農地的用戶,實地到現場澆花、除草等工作,將農園生活虛實整合至用戶上。 - ▼ ▼ 與曉穎同行▼ ▼ 【11/29~12/3 #知蜜 #行走中的商學院】 ▼ ▼ 台灣「高處眼亮」商業智慧之行 ▼ ▼ https://goo.gl/WPGHei - 創辦人車曉穎表示,農園項目的硬件方面其實是沒有難度和壁壘的,信任與品質控管才是核心關鍵,而發揮關鍵的力量,則來自於他們與眾不同的團隊。 ------------ 中國人作為農耕民族,對田園生活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感情。而城市化進程加速後,城市人群接觸農園卻變得困難起來。因此在城市周邊興起了許多市民農園類的項目,一般模式為由農民提供耕地,市民出資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