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姊來了】自然星球|張恂 —為下一代種下自然感知的種子

張恂父親是大學物理系教授,所以從小對宇宙、地質等自然科學很感興趣,就像小的時候種子埋下了,長大後生根發芽,「自然星球」也希望能把一粒粒小種子種在孩子們的心裡。
自然星球的老師有資深教育專家,有專業科學工作者,組成了一個新型的素質教育團隊,教育專家會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幫專業科學工作者把專業名詞翻譯成孩子能聽懂的語言。


第一次見到張恂老師是在自然星球的教學基地,那是京郊一處園林之中。當時張老師在準備上課的教具和器材,沉穩而平靜。那節課我和十幾個孩子一起趴在草叢裡,尋找不同的植物和昆蟲,以了解生物和植物的多樣化。孩子們就這樣親近著自然,身上、手上沾滿了泥巴,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細胞,自己動手構建了池塘的微生態系統。

自然星球的課堂可不止這麼一個基地,他們還會去帶孩子們去山間尋找遠古生物化石,去地質公園發掘岩石沉澱中的故事,去內蒙看流星雨,去甘肅探訪衛星發射基地,去台灣研究海洋生物環境……一副廣闊天地任我「學」的氣勢。張恂老師說,自然感知教育就要在自然環境中完成


訪談張恂:感覺自己是來「蹭課」的
在與張老師一個半小時的娓娓交談中,我感到脫離了現實生活的平靜,思想暢遊在廣闊的自然中:星空與宇宙、白蟻與蜂巢、古生物學、海洋學、火山噴發、天體物理、光合作用、碳基生物……張老師說,日出日落、雲捲雲舒,草長鶯飛、花開花落,這些自然現象與我們息息相關,當孩子們具備了自然感知的能力,他看到的、聽到的一切都是可以探索的科學。

Q:自然星球致力於為4-16歲兒童、青少年提供「自然感知教育」。很多人對「自然感知教育」這個概念並不熟悉,您理解的它是什麼?

張恂:自然就在那裡,感知並不容易。人類曾有的敏銳的自然感知能力已經退化成遲鈍麻木,自然星球要帶孩子們重新探索人和自然的關係,感知自然、感知生命

在這裡,我們給孩子呈現自然萬物的產生、發展的過程,包括宇宙、星星、一個個遠古的或現代的生命,讓大家從自然萬物呈現出的規律中得到一種隱喻的啟迪。比如,從恆星從星雲中的創生和最後演變成白矮星的死亡過程和又成為星雲的一部分,成為恆星搖籃的過程中體會萬物的誕生和死亡過程,是一種生命教育,可以讓孩子從一種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生死的過程等等。


Q:「自然感知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張恂:所有近代和現代科學都是基於對自然的觀察,是感受之後的發現和認知探索。感知也是孩子認知世界的第一步。年齡小的孩子沒有抽象思維能力,聽到、看到、聞到、感知到的是他們學習的來源。而現在的感受教育是缺失的,孩子們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缺少發現的能力。我們的「自然感知教育」就是帶孩子去發現自然界的知識和道理,培養孩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Q:同樣的知識點,用不同的方式教授給孩子,他們的吸收程度會不一樣嗎?您認為不同的方式有優劣之分嗎?怎麼樣能找到最優的路徑?

張恂:不同的孩子掌握的知識體系肯定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找到最優的路徑,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聽得懂、接受得了。我們講的是自然科學,老師們大多是搞科研的,對一個自然現象的描述有時過於專業化,像地質老師講岩石節理怎麼形成的,會提侵入、晰出這些概念,孩子很難理解。我們有教法顧問老師,他對孩子非常了解,他會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幫學科老師把專業名詞翻譯成孩子能聽懂的語言。

我們講火山噴發,就像煮粥一樣,裡面積聚的能量過多,粥就噴出來了,煮粥和火山噴發本質上是同一種力學模式,只因環境不同,表現就不同。我們就是這樣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和視角,講授看似高深的自然科學。


Q:如何管理這些「知識大咖」?或者說當大家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時,您是如何平息他們之間的「戰爭」呢?

張恂:我從自然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人們對蜂群的研究發現它們幾萬隻在一起形成一個社群,有嚴密的分工協作和組織秩序。自然界中有很多現象,比如海浪沒有誰高誰低,雲、魚鱗、鳥的羽毛、菠蘿的斐波那契數列等都是有規則的,從力學角度或數學角度來說是一種自組織的秩序。宇宙中有這麼多星星有條不紊在一起,依靠不同質量和密度形成不同引力,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了穩定的結構。

自然界力量的此消彼長和人的社會從動力學角度看是一樣的,所以自然星球的組織也是自然的。學科老師們們有專業能力,我把他們聚齊在一起,為這個組織操心出力,我的作用是連接,不是施加管理。我們是很理想的自組織,按照自然的規律各司其職、發揮所長、自我驅動,不需要過多管理。自我驅動的好處在於每個人都會主動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像做課程設計時,老師們會把時間精確到幾點幾分,甚至哪位老師應該站在哪都想好,一群細節控,非常嚴謹。


Q:很多女性從事教育的初心都是為了孩子,張老師最初是什麼機緣開始做自然星球呢?

張恂:我父親是大學物理系教授,我小時候,他經常給我講宇宙大爆炸、黑洞等等我聞所未聞,想像不到的場景,聽得我感覺很過癮,大腦皮層很興奮,為父親描述的未知世界所深深震撼。所以我從小對宇宙、地質等自然科學很感興趣,就像小的時候種子埋下了,長大後某天就生根發芽了。在大學學的經濟,而後讀了MBA,畢業後從事培訓與教育相關工作,當了六年的大學老師,而後去企業做人力資源,一直都沒做過兒童素質教育。

當決定自己創業時,感覺孩子們缺少自然教育,想把自然重新帶給孩子們,也是當年父親為我種下的的種子在內心中不斷在生長、發芽的結果。自然星球希望能把一粒粒小種子種在孩子們的心裡,期待某一天,有合適的時機時,它能生根發芽,並且開花結果。


Q:您也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了足夠多的啟發和引導,從個人經歷的角度來說,您覺得自然星球和家庭教育有結合點嗎?

張恂:價值觀的形成還是根植於家庭,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記得,女兒十歲時,我和她在小區里散步,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到植物,我告訴她,多年前,地球上沒有氧氣,也沒有生物。後來發展出海里的藍藻,它製造了氧氣,繼而發展出陸生植物,才產生了這麼多我們能夠呼吸的氧氣!植物,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她當時的反應就是WOW,覺得好神奇,種子在那時就被種下了。直到她上高中學了生物,清楚地了解了光合作用這一過程,自己感動於這美妙的過程,就把它畫出來。

點點滴滴,因著我本身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然蘊含的哲學的敬畏,對她產生了一些影響。因此,現在的她成長為一個愛思考,愛創造的孩子,即將走上藝術的道路。她畫畫、作曲、寫小詩小說時,常常會呈現出這些思考和探尋的影子。

自然星球與家庭教育是有關係的,它是在幫助家長在孩子的心中種下無數顆小種子,說不定哪天會開花結果。自然星球想帶動更多家長一起探索自然,只有家長感興趣了,才會潛移默化對孩子產生影響。家長對教育不用心,沒能言傳身教,即使物質條件再好,也傳達不到孩子那裡。自然星球想營造家庭學習氛圍,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Q: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您是個隨遇而安的人,對於願景、模式這些感到很頭大,那您認為自然星球是商業嗎?是個生意嗎?

張恂:自然星球是我們的事業。教育雖是服務業,但有別於其他服務業,它以教育人為使命,老師所提供的服務是有深遠影響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也會決定未來社會的文明程度。

生意和商業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我想做的是真正發現自己和團隊夥伴的價值,我們這一生能夠為社會帶來些什麼。從初心的角度來說,我希望以後自然星球能夠做成社會企業,做成非營利組織,讓有意願的各方貢獻自己的力量,惠及更多的人群。人到中年,衣食無憂,我就是想做一項事業,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實施出來,向更多的人傳遞一種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創業是為了光明正大地成就自己。

原文出處:https://kknews.cc/zh-tw/news/6pk2xkl.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夫妻創業5年後離婚,她如何挺住?

參訪日本企業家的匠人精神—不易流行

她的店,為何讓顧客不捨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