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商業的精妙融合
2017年3月,國家劇院地面層的【戲台咖】即將開幕!作為國家戲劇殿堂最接近觀眾的門面空間,戲台咖肩負起向外觸及、向上連結、以及前後延展觀戲經驗的使命。
撰稿人| 張哲龍
「戲台咖」名稱上是Cafe,即咖啡餐館之意,位置則正好在國家戲劇院觀眾席及側台的下方,成為國家戲台的『腳』(『下跤』)。「戲台咖」總共由六個營業體複合空間組成,包含了「戲台市集」、「戲台茶館」、「戲台書店」、「戲台咖啡」、「戲台酒館」、「戲台小舖」,結合表演藝術,展現台灣文化,提供餐飲咖啡休閒的服務空間。
撰稿人| 張哲龍
▼ ▼ 與戲台咖總監暢談空間美學▼ ▼ 【11/29~12/3 #知蜜 #行走中的商學院】
▼ ▼ 台灣「高處眼亮」商業智慧之行 ▼ ▼ https://goo.gl/WPGHei
國家劇院素來給人有台灣表演藝術最高殿堂的印象,表演藝術在如此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建築裡,難免給人不易觸及的距離感。戲台咖在空間上座落於劇院與觀眾第一層接觸的位置,企圖在設計上打破這層隔閡,拉近民眾與表演藝術的距離。因此這四區的設計概念,除了服務之外,特別把劇場的舞台、側台、後台、前台空間與其融合,增強觀眾的參與。
走進戲台咖,可以感覺空間中充滿了劇場的元素,A區(靠近愛國東路前台入口)的「戲台市集」,幾道繪製中的手繪軟景建立起鏡框的意象。鏡框中商品成為舞台上的演員,展現出獨有的靈魂和魅力。層疊的海運箱造型成為市集的展示臺,如同海外巡演的旅行劇團,到了一個新的國度,開箱便能上台,準備演出。
「戲台茶館」的座椅由國家劇院30年歷史的奧勒岡舞台地板重新切割打磨,製成椅面,觀眾可以直接坐在30年被無數戲劇大師、名伶、舞蹈家在上面踩踏過而留下痕跡的座面上飲茶,讓記憶中閃閃發光的詞句、場景、樂音、殘響,在頭頂旋繞在耳畔回甘。舞台上製造絕美幻境的佈景懸吊系統,成為「戲台茶館」的另一風景,【戲台咖】保留劇院使用了30年歷史的舞台手動懸吊裝置、煞車、多軌滑輪,重新植入茶館牆面,懸吊鋼索及滑輪向上延伸,貫穿市集及茶館的上空。甚至連原本鑲在劇院舞台側邊上,作為舞台技術人員辨識桿位的桿號銅扣,都被當作寶貝般地仔細修整,重新鑲在在茶館桌面成為桌號。
「戲台書店」與「戲台咖啡」成為貫穿地面層南北的連結空間,是大多數看戲觀眾前往前台的必經通道。在等待戲劇上演前的片刻,可以在此停留駐足,隨意坐在側邊由劇院30年舞台地板整磨而成的長椅上,自在地閱讀與吸收演出資訊 。B區(廣場至票口連通道)的設計以劇場裡觀眾最難以觸及的工作側台作為設計概念:側台乘載著每個精彩演出背後的技術設備、人員、 同時也是場景轉換及演員等待上場、穿場、跑場的腹地。可以看見劇場原始斑駁的磚牆、側燈架、貓道、燈光Rack箱、換景表、舞監控台等作為設計元素。
走進「戲台書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迎賓口及兩個搶眼的結構柱,同樣以30年歷史的舞台地板拼貼包覆而成 ;原本僅具功能性的兩條殘障坡道,也以劇場裡最神秘的「貓道」做為造型概念,從新賦予生命。在B區觀眾除了可以在「戲台咖啡」喝杯咖啡, 填飽肚子,準備好身心狀態等待戲劇開演之外,還可感受一個完美動人的演出背後,有多少專業技術和無數工作人員的巧妙搭配,才能成就台上燈下的感動。
來到「戲台酒館」,也如同走進演員、編劇、導演們的私密空間 。戲台酒館以「劇場後台化妝間」做為設計概念:在台上展現角色靈魂魅力的演員們、編劇、導演、設計師們,長時間在此休息、準備、討論創作,後台如同他們的第二個生活空間,迷人而感性地存在著。在「戲台酒館」裡,後台化妝燈的設計妝點出一整面幻影般的鏡牆,沙發區與高桌區由這面虛擬的鏡面,區隔出鏡裡鏡外的風景。包廂區建立起一個如同男女主角的私密休息空間,作為間隔的紅絨布幕,其實是國家劇院30年歷史的華格納大幕,被重新剪裁,細心車縫而成。「戲台酒館」的深處還有一處小型展演空間,環形的落地鏡靈感來自於劇院的“排練場”,未來會成為演前導聆、首演酒會、以及戲劇講座的基地。在戲台酒館裡,觀眾可以感受身為一位戲劇名伶瀟灑而率性的生命力,時不時很可能和熟悉的演員或導演擦肩,表演者與觀眾在此處沒有距離。
除此之外,戲台咖特別創造了D區(靠近廣場)的「戲台小舖」以及中場餐車的服務,可以提供晚到觀眾快速補充能量以及中場時在大廳的餐點飲料。
因應觀眾每個時間不同的需求:從演前的準備、中場的輕談、到演後的討論,戲台咖將觀眾的看戲經驗從空間上向上連結,時間上前後延展,使得未來來到國家劇院看戲的觀眾們、劇場的藝術家們,有更完整、更親近且更舒適的戲劇經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