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格局是被錢和人撐大的!


她創辦了國內最前沿的情感諮詢陪護平台,2014年至今,累積用戶數百萬,幫助了數以萬計的女性解決情感困惑。知蜜與她共同成長三年多,見證了她從自媒體到公司化運營,她就是幸知情感在線創始人潘幸知。來聽聽她這三年的成長與變化吧!



        幸知在線的創辦人潘幸知,幾乎是中國第一代的自媒體人,從博客時代到微博、到微信,她一直撰寫情感類文章。2014年至今,她的微信公眾號「潘幸知」已經積累了上百萬用戶。這3年,她經歷了從自媒體人到公司化的重要轉型。回顧這三年的成長,她說,我的格局是被錢和人撐大的

(幸知在線的創辦人—潘幸知)

        很多人覺得,創業一開始就說錢是一件很俗的事情。因為,做一件值錢的事,比做一個看起來賺錢的事更重要。無論公司裡躺了多少錢,如果這筆資金不是公司的收入,按我的心態,總是花得忐忑。你也可以說,格局不夠大吧。

        對我來說,格局提升的首要原因,是公司收入在增加。公司流水和支出多了,更重要的事也會越來越多,就很難把小錢當回事了。剛創業那時候,我聽別人的故事,好像隨便開個店虧100萬是常態,我想媽呀,虧了100萬啊。但當你開始每月有100萬從公司帳戶支出的時候,你就覺得虧100萬不是事。但是沒有金錢積累的過程,很難達到這個心境。比如,一開始買辦公電腦,我們創始團隊很節約的,便宜200塊我們也很在意,現在不會了,我們很多中層的格局也是這麼練大的。
人的格局真的不是一天練就的,得慢慢來。 —潘幸知
        比如一開始我們都是自己的小伙伴寫文章。看他們忙前忙後,什麼都顧,我很不解,為什麼不讓特約作者寫呢,我們把架構都設計好了呀。小伙伴說,這肯定是篇爆文,一次約稿就是1000多塊支出,我自己加班寫了,可以給公司省1000多塊。

        我說你的價值不是體現在1000塊錢上,你讓別人去寫,我巴不得你做更重要的事。但那時候她就很捨不得放手,總覺得管理層比較虛,得實際做點事,才對得起薪資。後來我不停的跟她吹耳邊風,讓她意識到她可以做更有價值的事,然後慢慢的,她放手了。放手了,才能看到更遠

另外招什麼人,跟管理層的格局,和他手裡拿的錢也有關係。比如聽說剛畢業的人張口就要1萬5,他肯定會淘汰掉簡歷,因為他自己工資都不到1萬5。可以說,格局是錢撐大的。當她自己拿2萬,就敢面試1萬5的了。

但有些錢來的太快,也不是好事情,比如投資人的錢。如果錢來早了,大家馬上就要漲薪,然後很多內訌就出來了,他們會想,公司那麼多錢,憑什麼不給我錢,或者憑什麼誰誰誰拿的多。這就壞了。當然,這還是格局的問題。人的眼光和格局,要不斷超越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過程
我的成長,另一大核心就在於人。 —潘幸知
        我們很大的挑戰是不知道要招什麼樣的人,尤其前兩年,不知道在哪兒招、怎麼招。我們的用戶平均年齡30歲以上,所以一開始投我們簡歷的人,黏性很強,但比較傳統,他們有情懷,但是離互聯網是有距離的。公司剛創業的時候,我可以慢慢等他們成長,但公司發展快了,就等不及了。互聯網還是適合90後來幹。

        第一次,公司來了個94年出生的女孩,我們很新鮮,終於知道90後什麼樣了。後來招來的基本都是90後,有的還是海歸。一開始我們很高興有履歷非常漂亮的人才加入,但問題是不知道讓他們幹什麼。

        比如有一個90後碩士,做客服他不願意幹,做原創文章又做不了,就安排他幫我編書,後來又跟老師做課,但他的思維和市場又有距離,卻不太願意調整,雖然是科班出身,但市場不買單。後來兩個月考評不過,只能走了。

(幸知分享社群運營經驗)

        一開始,我們客服這個崗位總是斷檔,人老是跑,聰明的員工又會幹別的去了,需要不停的培養新人,成單量就降低了。時間長了,大家就更覺得這個部門是個基礎部門,是個培訓人的部門。後來我們就想得招留得住的人,老實人、珍惜工作的人。但發現也不行,我們對客服的要求,不是傳統客服,我們對這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很多老實人認真,但乾活不靈活。所以,後來,管理層只能想辦法適應人員的流動。

        在這個事情上,我們管理層很痛苦。到第三個階段,我們終於明白,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最核心的還是要招聘有拼搏精神的人,不要太計較眼前的人。即便是做客服工作,幹的好就會有更多機會來,我們一定會看到大家的能力。

        所以,現在我們形成了一個價值閉環,優秀的客服,升級為心理諮詢師助理/銷售,然後成為情感助教,再成為情感導師。他們看到榜樣的力量,看到學習的機會,看到成長為項目管理者的機會。這也是隨著公司變大,崗位變多,項目變多,而帶來的共同機會。


        團隊培養方面,我也有很多思考:

1,要執行者還是多面手?

        我過去對人的要求一直是多重角色要求。只是我不自知。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經營公司就是得什麼都得會。所以我對人的要求就是,可以專精一項,同時啥都得去嘗試。因為在公司輪崗一遍,對個人能力是有很大提升的。

        後來我就發現,這個要求只能針對高能力的人。但對於很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中國教育培養了他們執行者的角色,就是你讓我做什麼,我努力做好。但是,他們適應不了我的多重角色期待。所以,他們特別痛苦。

        比如我們做一個視頻,我說,宗旨是什麼,大概是個什麼樣的風格,他不知道怎麼辦。他會問領導你要什麼,我說你可以發揮你的創意精神,那麼這對他非常非常難。後來,我開個會,告訴他每一幀大概放什麼內容,他就能做出來,而且做的超出期待。

        經過幾個名校畢業生後,我明白了,很多剛畢業的人只能做一個執行者。你告訴他整個項目是怎樣的,他還沒能理解到那個程度,或者需要時間,甚至不願意去做,怕做了出錯。還有一些人,不僅不會多想,還會偷懶,他既沒有把這里當作創業公司,也沒有當作要一直幹下去的公司,那麼,即使他履歷再光鮮,也是沒有用的。

2,跨越基層到中層的鴻溝

        中層管理者往往都是我們從基層培養的,但是角色轉變也是一件困難的事。一開始她們甚至還哭,說讓我出業績可以,做管理太難了。但我得讓她們嘗試。後來她們就想究竟怎麼管理,尤其面臨的難題就是開除人。

        創業公司,5個人就要5個人的業績,但開除人很難,比如有些人確實也沒有任何錯誤,只是業績達不到要求,但她也不鬧事,人也挺好的。怎麼下得去手,但沒辦法,他們還是慢慢學會了開除人。

3,員工往哪兒發展?

        現在管理上,遇到最大的難題,還是怎麼讓員工有職業發展。

        很多人來都衝著做心理諮詢師來到我們公司,但他們年齡小閱歷少,還做不了諮詢師,但要求又急迫,這時候怎麼辦?我現在的方法就是多成立項目,讓他們可以成長為各個項目負責人,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負責各自的業績,並進行項目PK。同時,離他們的期待也並不那麼遠。

4,超過20人顯現「小心思」

        在員工超過20人之後,員工關係的問題就開始出現。我這時候很需要一個姐姐一樣的HR,又要成為員工的貼心小棉襖,處理員工關係和情緒,又要站在公司的層面幫他們打開心結答疑解惑。我們自己是做諮詢師這個行業的,卻苦於找不到這樣完全懂我們的人。

        但是又回到招聘問題上,招聘網站上招來的人,大多是基礎崗位。最多中層,核心管理層,還是要來自於懂我們公司的人,也要是有黏性的人,包括從粉絲中找。要知道對方的訴求。尤其是創業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到底是什麼?

         所以很多人我都親自招聘,一是表示重視,二是品牌價值觀傳遞,三是切中優秀應聘者的需求。這樣效率會比較高。當然,面試表現優秀的員工在各個公司都搶手。那麼即使他們最終沒來,我們也把公司的重視和品牌價值傳遞到了。也許我們之後會啟用獵頭公司來挖人,現在還沒有。

5,重要崗位要設人才接替機制,不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我現在另一個重要感悟,是重要崗位一定要有後備軍。比如去年7月份,我們一個資歷最老的伙伴突然辭職,要和老公回老家創業。我非常吃驚,因為從來沒有想過他會走。後來,我就知道了,所有重要崗位都要設人才接替,才不會讓自己處於這麼尷尬的境地。但是一開始,會覺得,設置人才接替,好像不信任對方似的,有點不好意思。

        比如管理層,加上我5個人,那少一個人行嗎?如果行,就可以了。中層也一樣,如果提拔一個中層,基層還有可培養的人選。每個重要崗位要富裕1-2個人才,尤其是招聘季,要囤積優秀人才。否則,如果有突然離職的情況,斷檔了會讓公司很為難,勉勉強強招人來,對我們的培養,會形成一種浪費。對整個公司和團隊文化,也是無益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夫妻創業5年後離婚,她如何挺住?

參訪日本企業家的匠人精神—不易流行

她的店,為何讓顧客不捨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