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快,不如走的久,組一個能「待」的團隊

從1個院子,到6個精品院落,她逐漸成為北京酒店民宿的代表,也是知蜜裡典型的情懷創業女性。然而,在僻靜的山村,「人才」成了她的難題!精英來了又去,誰能和她一起待住?但這兩年,一個紮實穩定的團隊悄然建立起來了,她們,是誰?

      北京大雲峰禪寺旁,有一個特別的禪意酒店叫「風林宿」,張秋霞則是打造此處的創業家。她在這裡建起了6個院子,流水屏風,竹木天井,茶室,廂房,讓都市人在郊外有了休閒又禪意的所在,也帶動了整個黑山寺村的發展。


找一群能「待」的夥伴
      團隊,一直是秋霞做風林宿最大的困擾之一。兩年來,她一直尋找能力與經驗兼備的經營人才。但每次,人才們大多因為「在村里待不住」走了,或是一陣熱情之後,不了了之。秋霞一次次失望著,又充滿希望地經營著。慢慢地,她有一個特別的團隊,叫密雲黑山寺村民。

      知蜜四天的溝通修習營選在了風林宿,用餐時,一個長的乾淨帥氣、穿著黑色夾克的大男生給我們端上菜,動作還有些生澀,但很認真。他是王琦瑋,這是村里首富的孩子,他也加入了風林宿,從一線的工作做起。秋霞說完,我們立刻悄悄打量著這位富二代。他特別認真可愛,剛剛我讓他去買盆栽,大概20盆。小伙子說,20盆我這個小車裝不下,等我幾分鐘,我回家開寶馬去。秋霞說著笑了。


      現在她的團隊,主要都是村裡人。這是他們自己的村子,大家看到風林宿建成後對村子的改變,都更有熱情一起參與,也特別認真。風林宿另一個新加入兩個月的年輕女子叫國平,在我們的修習營時也跑前跑後的幫忙。我們都驚嘆這個村里出美女,更可貴的是,這張俏麗、熱情、充滿幹勁的臉上,還寫著樸實,和對秋霞的關愛。


      還有五個人,是風林宿的「元老」了。他們也都各有優勢,獨當一面。一個是張偉,我們叫他「地主哥」,因為秋霞其中的一個院子「翰墨香」,租的就是他家的大院子。風林宿一直主張與村民共生,再院子改造完後,房主就留下來當了院子的管家。

      張偉做起管家來,對院子格外的愛護。我們每次去風林宿,跑來跑去最多的,恐怕就是張偉,似乎隨處都能見到他。這幾天,知蜜在風林宿做4天「內在成長課程」,張偉說自己是「每日三過家門而不入」。他自己住的家還在村子裡,可忙起來一天都沒有回家的功夫,我們晚上組織活動到多晚,張偉就陪著我們多晚。張偉對於秋霞、對於風林宿愛的表達,是通過默默的服務。


      在風林宿,不得不提的就是這裡的素餐。 2年的打磨,這些菜品看起來更好更精緻了,吃到嘴裡,豆腐的入味,蘿蔔的脆爽,香菇條炸後的香嫩,芋頭加米酒的清香......原來風林宿也有了專業廚師,精品素餐的感覺呼之欲出。

      這裡要說的第二位「元老」就是風林宿素餐的主廚,秋霞的舅媽。從一開始,秋霞就為餐飲花了很多心思,怎麼讓大家吃到特別的素餐。而實戰鑽研的就是她的這位熱心的舅媽。經過兩年,舅媽從做可口的農家飯,已經升級為精緻美味充滿創意的素食精品。舅媽和廚房的其他夥伴們,從不需要秋霞過問,自己就制定研發目標,比如半年增加多少個新品,並到外面學習各色廚藝,包括洋派的素西餐。


      舅媽還有很多得力夥伴,就是風林宿的另外兩位「元老」,一位是後廚的管家阿姨婁大姐。她在秋霞第一個院子的時候,就是管家兼廚師,已經在風林宿做了快2年了,現在專心做廚房工作,還有後廚的新進乾將曾廚和麵點師姚大姐。

      第五個是秋霞原來瑜伽館的同事小孟,現在也在風林宿上班,他不僅做秋霞的司機,忙起來還要在廚房幫忙。他對秋霞笑著說過:我們這些有情懷的熱血青年是跟您來做酒店的,結果都下廚房了。這個玩笑,其實是風林宿人的一種工作方式,撲到一線,從基層幹起,根扎的越深,日後成長的越快。


      秋霞說,現在我們都成為村民了。黑山寺村人也把我看作村民。村里的老人給了我很多支持,這種支持不是給了我什麼東西,而是我在這裡時,他們安安靜靜的關注著,保護著我,這就是最大的支持了。秋霞的團隊力量,在村民中生長起來,其實源於幾個原因。

  1. 秋霞的情懷和實幹,獲得了村民認同。他們眼看著一個有著2個孩子的媽媽,把孩子留在城裡,自己紮根在村子裡,誰都知道不容易。而且秋霞把風林宿建的漂亮別緻,讓整個村子充滿了生機,村民們也非常興奮
  2. 秋霞的理念是與村民共生,她反對把村民外遷,做成空心村酒店。所以一直積極地與村民、各級幹部們連接,一方面用自己的和諧開發,保護著黑山寺村的原生態。另一方面,讓村民們參與進來,利益共享。
  3. 北京密雲黑山寺村,由於旁邊緊挨著大雲峰禪寺,原來的幹部也是文化人,早年,就作為禪味村的定位打造,所以,很多村民都保持著自然淳樸的性情,也喜歡風林宿的禪意風格。對他們而言,這就是為家鄉出力,也是一種長久以來的生活理念。


      秋霞的團隊是個挺典型的組建過程。我們一路看著秋霞,因為缺乏團隊引進而著急徬徨,但現在她決定先放慢外尋的腳步,等待那些緣分的到來。先通過現有的團隊做,慢慢穩步的發展,不懂就學,沒經驗的地方就加強培訓。 「我其實很嚴格,他們都知道我的要求,也非常願意學習和提高。」秋霞說。

      正如我們在風林宿感受到的,他們雖然並不算超精英,但很親近和用心,是另一種品質。現在在團隊人才問題上,秋霞從原來的失落、焦慮,到慢慢的接納,欣喜,她覺得相比起那些一直渴望的「高級人才」,村民們反而帶給她更多的驚喜。那是一種融合的生命力。


紮根,才能走的更遠。
      在風林宿的文化中,「紮根」是很鮮明的一個。秋霞越來越明白,她需要能像她那樣把心紮根在村裡的人。這樣紮根的力量,她說現在不僅僅來源於村民,也來源於願意和她合作的伙伴。

      知蜜群裡的左潔茹(童語自然幼兒園園長)已經與風林宿合作了好幾次自然活動,風林宿的山水、果樹、院落,都是童語自然孩子們的快樂天地,現在她們規劃著將風林宿和黑山寺村打造為理想專業的自然教育基地。風林宿還是知蜜的女性創業基地和內在成長基地。我們在風林宿舉辦課程,連國際能量大師蘇菩提也非常喜歡這個安靜、精緻、充滿正能量的地方。


      接下來,風林宿還會有更多有趣的內容,比如手工紮染,插花,甚至手工市集等等。秋霞也醞釀著如何進一步增強村民與風林宿的融合度,包括利益共享機制,帶動村民致富等。

      這一切的發展,秋霞認為都離不開人的力量。離不開團隊的努力,離不開村民的幫助,離不開很多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來自上海的一平,甚至來自村里、鎮裡、區裡的領導......秋霞說,我經常能感覺到大家對我的愛,我現在很有力量,風林宿也會更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夫妻創業5年後離婚,她如何挺住?

參訪日本企業家的匠人精神—不易流行

她的店,為何讓顧客不捨離開?